下面是考研积分公式,一起来记下: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UnifiedNational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简称“考研”,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历学生攻读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类似于高中毕业生升读大学需参加的高考。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考研是大学毕业生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主要通道。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教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6日。

报考分类
1、非定向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2、定向培养研究生,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
好像明白了楼主讲的意思了。
关于具体的解题方法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教材上都有。
我的建议:
1、把概念理解清楚。数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建立在基本概念之上的推理系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概念的限定条件(表现在定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仅此还不够,还有会用数学的语言把自己的复述翻译出来。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表达式的形式,不同的形式是有不同意义的。如果可以用不同形式表达,一定要理解不同形式的含义。形式对于数学很重要,尤其是积分计算,所以数学教材中都是按形式讲解方法。另外不知道你是不是数学专业的,如果不是最好能够拿本书学专业的《数学分析》教材来看关于积分的定义,可能会晦涩点,但是会更全面深刻。
2、多做题目。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不做题就好像到了金山不拿金子。苏步青学习微积分时就做了7000多道题,一直是数学界的佳话。从楼主的提问中隐约感到,搂主不是个喜欢做题的人,而喜欢看例题,求广不求深,有点浮躁的表现(直言了,不要介意)。如果楼主真如我判断,那可一定要改。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的人来讲,知道过程比结果重要。不要认为看了一道例题学了一种解法就了不起了,充其量那是了解或“曾经看过”。数学概念的深化和解题方法的灵活掌握需要在解题中锻炼。记得我的导师和我说过“很多做过的题目也许忘记了,但是那些概念和思想、方法都还记得”那就是解题的作用。(当然这种说法只适合于学习阶段,不包括研究阶段)在解题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初级阶段:经过一定的分析,要把学到的方法有意识地运用上去;中级:用一般常用的方法做完后,尝试用其他的方法;高级:思考不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比如有理分式的题目、根号下有理式的题目、还有一些替换方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3、学会观察。这是属于解题的一个步骤,我单独提出来讲是觉得它特别重要,这既是我个人的经验也是特别针对于积分计算的。数学解题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在解题中有两种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一是看例题的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解题的,在变化的过程如何把不规律的东西转变为规律的,要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并以做题来加深印象;同时要明白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转化,目的何在。二是要自己作不同的尝试,在解题某考研品牌着用不同的形式来转化式子,依据是之前学过的所有公式和你要达到的目标式子。在解题前不妨先确定你希望把它化成什么样子,然后根据这个目的去选择合适的公式。
4、善于总结归纳。归纳总结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新的理论(仅对学习者而言),而是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标准,学会了归纳并能够习惯归纳后,个人思维会上一个台阶,对于同类题目会有自己解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已经不是初学时的套用公式。而是会根据不同的题目,找到最佳的答案(相对于个人的)。
就只能讲这么多了,再深入下去那就要长篇大论了。篇幅所限就不举例子了。但愿对楼主有点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