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航经济管理学院能源经济与管理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标准模拟试卷精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名师备课教案大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考研必修12课》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基础考研经典笔记与权威真题详解》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基础热门考题全解与全真模拟》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基础考研专家知识精讲普辅版》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陆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7:12-18:27
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9:15-21:41
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1:00-20:21
巩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7:28-18:04
车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55-17:03
芮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1:57-20:06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指导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阅读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主要是单词和长难句比较难,选项中的陷阱很少,只要读懂主要意思就好。所以考英语做一遍真题积累重点单词,和学会分析长难句就好,找解题思路,分析干扰选项的设置套路,找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之间的区别。完型填空,近几年完型填空好像比原来简单了一点,但是完型填空难,且分值低,所以英语基础不好的可以放了,感觉自己有能力的可以锻炼一下,提高竞争力。作文好像没什么技巧,就是背诵范文,形成自己的框架,根据自己的框架练习写作,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思路。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暑假学了一遍基础以后,感觉自己的数学提高了不少。建议像我这样大学基本上没学过数学,完全自学的娃子,在自学完一遍数学后,一定要做题进行强化,非常有用。一定要认真上课,仔细做笔记,非常有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和出题的角度,非常强悍,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高中是学理化的,向来也比较讨厌政治,考研前对政治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一直到考研当天,我还十分忐忑,因为平时一看政治就打瞌睡。记得看的第一本资料是任二吧,总之就是打基础的那一本。红宝书出来后就买了本红宝书,一天几十页的过,拿笔画画重点,看一章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红宝书过了两遍,觉得基础有了。那时候大概十一月份了,买了份风中劲草,开始一天十页的背,但我每天给政治的时间始终只有两小时。风中劲草配套的题其实也挺好,但量太大,我按照标注的重点章节做了做,到最后也没做完。最后冲刺,大概只有七八天考试的时候,买了肖四,任四,一本时政,背了背大题。其他题目我就只有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总之全写满了,写完还有半小时才交卷,我就开始一遍又一遍的查看不确定的选择题。总之,政治不值得花太多时间,我的政治就是这样老师带着看看,最后成绩也不错。但是后期政治不能放松,快考试时,政治一定得突击下,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数据库设计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四类。题量在过去两年有所减少。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是一门完全依靠背诵的科目,尽管考纲对这门课要求了教材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但通常不需要全部记住。学生们可以统计一下往年真题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尤其是近5年的真题。如果你追求稳定的成绩,可以仔细阅读大纲要求的章节,但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全盘背诵。下面我提供一些分析的层次。首先,考纲指明了会考的章节,但不同的章节内部的出题概率和密度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企业资源规划”一章,也就是ERP那部分,从往年的真题来看,几乎没有被考过。“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一章只需要记住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等基本的定义性概念即可。”信息系统规划和组织变革”一章的考点也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系统和组织关系的内容上。其次,每个章节的核心名词的基本概念,比如数据信息、信息系统、数据仓库、RFID等,不管往年的出题频率如何,尽量都要记住。另外,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重点,因为管信的核心考点确实不多,但是覆盖的范围比较模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自己尝试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题目,例如,在ERP那一章中,工艺路线和工作中心的作用、ERP的效益等。关于数据库和系统设计这两个较大的题目,其中一半的分数几乎白送,因为像描述数据库建设过程、几个范式、比较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特点这些几乎年年都会考。此外,关于绘制实体联系图(ER图)和关系模式,我建议在考试前多多练习,掌握套路。关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的题型一直不太规律,但一般会有简答和计算题。相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在具体知识点的重复性上不会太多,所以复习量要大一些,我个人认为高分较难。然而,生产运作虽然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但是知识点与现实联系较为紧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门课的重点在于尽量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如果需要的话,在考试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也是可以的。生产运作的考纲与课本内容略有不同,考试比较贴近课本。我个人建议按照考纲来划分章节,将具体的内容视为重点或者提醒。一般来说,生产运作的试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正文和例题习题都有相关的内容。但同样需要同学们与往年的真题进行对比。首先,一般那些问法复杂或答案冗长的题目基本不太可能出现,例如描述某些步骤,或者问定义这种基本的问题不会被考到。其次,与正文联系不紧密的例题和习题基本不会考。第三,计算题一般只涉及流水线平衡、经济订货批量和约翰逊规则等少数几个知识点,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最好都看一遍。对于运筹学,题型一直以来都是大题计算为主,考察的章节主要有单纯形法、整数规划(2018年以前)、KT条件、图与网络(2018年以后)和决策论。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或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运筹学可能是学习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下面是一些建议:首先,在学习单纯形法之前至少要对线性代数有一定的了解,至少要熟悉矩阵乘法的意义和线性相关(无关)的知识,这是理解单纯形法的基础,也是理解对偶理论的前提。其次,一定要理解单纯形法的原理,过去的考题比较灵活,只是记住步骤和结论很容易出错。第三,KT条件的原理非常简单,但一定要自己全面地思考往年的真题,因为有时会出现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复杂度会增加好几倍。第四,运筹学的考点中也有一部分是从未考过的,比如制约函数法和下降迭代算法等。在时间规划上,由于管信和生产运作基本上是纯记忆型的,所以可以稍微靠后一些进行学习,在9月份之后再开始背诵,一直背到考试。前两遍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后面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一周背一遍,只要别忘了就可以了,毕竟要给肖四肖八留出一些时间。至于运筹学,如果你没有基础,那么越早开始学习越好,这类数学性的学科很难预测自己会在哪里卡住,需要多长时间,即使学完了可能还会忘记,但至少可以为备考提供一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