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外艺术研究院传播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习题详解指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最后冲刺高分全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重点N倍速记手册》
《北外艺术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研典型题解方法与技巧归纳》
《北外艺术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研冲刺核心密题预测》
《北外艺术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研计必修18课》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万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9:13-17:24
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46-19:59
越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7:16-14:59
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7:52-13:16
於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1:03-19:28
毛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13-15:57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真题.你不能单纯的把真题当做题.而应该把他当做一本值得研究的书.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好好研究过去.包括阅读题的问题和选项都是这样.每一遍做都要研究为什么选这个?在文中找到依据么?为什么不选这个?我到后期第三遍做真题以后就从应试的角度整理的很多东西.包括文章容易出题的点有哪些?比如有主旨啊例子啊转折啊某人观点啊等等.正确选项有什么特点?错误选项喜欢怎么个错法?真题的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审题要注意什么东西?光阅读就总结好多张纸了.还有翻译啊作文啊都很很多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翻译常考的词?翻译常出现的句型?被动句怎么翻译?否定的翻译有哪些情况?各种情况的出现的标志是什么?等等可能这些东西很多书上都有.但我坚持认为书上的东西不是你自己的.看进去以后或者你自己得出的才是你自己的,我自己总结的这些东西,在我复习考研英语的过程中很受用.但是这些总结的前提就是你已经深入研究过真题了,记住是研究而不是单纯的做完真题.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最后的一个月就是狂背时期,在下午2点半-3点半和晚上7点-8点,背诵的内容主要就是《风中劲草》和启航那本《20天20题》,肖1000的以前积累的材料解析题的一些考点也拿来背。每天安排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复习政治的计划一直持续到考研前一天。 最后说政治考试时间分配问题。我看任汝芬四套题,任建议选择题一半时间,问答题一半时间,因为选择题你会的就会,不会的你再纠结也没用,你还是不会,还不如抓阄来得快。并且除非你有足够的把握,不然不要改变第一选择,这是大多数人的经验之谈。大题五十分,如果肖秀荣压准了题,以肖秀荣的话唠风格,能让你写字写的手疼;如果没压准原题,你得在头脑中搜索下他的那些知识点你用得着,另外自己还要组织语句吹牛,要的是时间!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741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编译:在暑假前,我读完了《汉英新闻编译》和《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这两本书,摘录了书中的重点内容。暑假开始后,我开始练习新闻编译,精读新闻并背诵相关表达。虽然我报了一个不太好的机构,但是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很棒的研友,我们组成了小组,轮流寻找编译材料,互相批改,并一起讨论。这真的对我很有帮助!每天,我会在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的网站上找两篇新闻进行精读,学习行文结构、标题导语、用词和句型的选择。必要时,我还会找对应的中文,了解具体的翻译和编译方法。我将新闻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灾难等分类,每天读不同类别的新闻,并将一些专用表达摘录到文档或笔记软件中进行背诵。九月份开始,我将开始进行计时练习!虽然练习频率可能会适当降低,但我仍会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并坚持看新闻并背诵表达。后来,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编译写作不太好,于是匆匆忙忙找到了一位学姐进行讲解和批改。效果非常好!后来,我还调整了复习的重点:一定要写好标题导语,保证整篇编译的完整性和流畅度,不过分纠结于用词!至于评论方面,我会看《新华社评论》和《中国日报社论》,还会去六度空间和环球时报等网站上看一些热点话题的评论。暑假开始时,我每周精读3-4篇评论。不知怎么的,一开始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中文评论,这是备考期间的一个大失误,因为北外学硕这门课一定会考察英文评论。我密切关注嵩老师的评论案例库,每周都看一些,并在阅读英文评论时整理观点和论据,并思考论点的逻辑(例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有什么积极/消极影响或意义、未来建议等),同时还积累了一些表达观点的词组。一开始,我花费2小时才能完成一篇评论,这是正常现象。我认为最晚在10月开始,一定要限时45分钟到1小时写评论了,如果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因为需要修改第二稿。至于策划、采访提纲和特稿等方面,这些都是模板式的东西,可以借鉴嵩老师的实务课学习思路,参考机构公众号整理的案例,写的时候对内容和创新点的描述不要太简单即可。特稿的考点可能不太多,可以看看六度空间的特稿和黎信的蓝皮书的内容。941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也被称为《没有宝厂完全不行的一门课》。在3-6月期间,我阅读了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和网络传播概论。结合宝厂的框架,我做了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7-8月期间,我完成了这三本书的框架,并在宝厂的笔记基础上整理了自己的背诵笔记。背书时,我遇到了第二个困难!这三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了解一下即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背诵!当然,重点内容如传播学理论和新闻的基本理论还是需要熟记的。8月中旬开始,我开始学习TXG和秃头的推送,简单了解答题方法,并继续整理框架笔记和背书。9月开始,我制定了背书计划,根据艾宾浩斯表格,大约背诵了3遍左右,最后几天用来回顾。期间,我还参考了宝厂的资料进行了一些补充。最后一遍背书时,我先快速说一下框架内容,然后再仔细地背诵,基本上能做到八九不离十(虽然我追求的是字字不落的完美,但实际上做不到)。哦,忘了说新闻史!!北外今年出了一个关于文艺复兴的题目,直接考了30分的新闻史(然后我空了20分)。九月开始,我直接买了一本笔记重点背诵,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早点开始先看一遍中新史和世新史两本书,然后从九月开始每天背一些重点。至于专题和答题方面,这是最让人折磨的两件事。资料方面,我参考了宝厂的资料、TXG的真题解析,以及各种公众号的推送和北外老师的论文专题知识进行学习和背诵。我完全按照宝厂的框架来进行整理,并将资料中的重要内容摘录到自己的笔记中(我使用的是XMind和幕布),然后再进行理解和背诵。注意,有些内容不是北外考察的重点(比如传媒经济学和文化与消费角度的传播),可以略读,重点还是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我按照框架、观点和案例的方式整理专题内容,最重要的是记住观点和案例!对于北外老师的论文,我后期每天读1-2篇,主要是学习行文思路,并将一些精彩的观点和表述摘录到专题笔记中。对于专题的整理,我觉得永远都是学不完和背不完的状态。至于答题方面,从9月开始,我每周做1-2道简答题或论述题,考前做了4次模拟考(前两次做不完,手实在太累了)。在学完专题知识后,我练习了对应的题目(从北外真题和TXG的书中找题目),然后将自己的答题逻辑和表达与答案进行比较。11月时,我找了学姐进行了几次批改,又系统学习了整个论述题的写法和对应不同设问的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