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解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复习攻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复习攻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复习攻略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命题人考点与技巧双向突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历年真题思路实操演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历年真题思路实操演练》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考研真题点评》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新编解题分析与辅导》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考研专题核心精华讲义》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17-20:11

隆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54-14:43

沙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39-14:04

越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01-21:34

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38-21:09

相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0:43-15:36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攻略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不算高,但我个人认为复习的还可以。英语我是从6月份开始的,我备考也是从6月份开始的,大家在3,4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英语了,一天2,3个小时。单次我用的朱伟老师《恋恋有词》。阅读是分数占比最高的,总结了一些应试技巧,但是关键还是你的词汇量,长难句能不能读懂,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基本功。作文高分就一个字:背。背什么,不是背模板,而是背涵盖所有话题的高分作文,这些老师都会给你总结出来,背就是了。我到后期基本上大小作文各背了10篇,滚瓜烂熟,考场上就是替换其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就行了。重点抓阅读和作文,我想这两块做好基本不会低。但是要注意考试时间的分配,最好12月开始每天一套模拟题,一定要卡时间!!!我考试的时候先做的阅读和作文,做完时间就只剩一个小时了,这时候还有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我做的很急,到最后完形都没做完。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上,复习全书完整过了两遍,又把错题过了两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和十套模拟卷。11月底的时候感觉数学复习的差不多了就丢一边,主要复习政治,最后一个月时间紧,每天就腾出一个小时随便做几道数学题。在用复习全书复习的时候我的基础就打得比较牢固了,至少对我来讲,后期没有大把时间来做题也还可以。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八月份开始看徐的超级红宝书,仅当阅读材料;开始1000题的选择,1000题的做法是先凭印象做一章题,看对应一章,之后凭印象检查所做的题,对答案,看讲解,这一阶段完成后基本对政治整体和选择题出题位置搞清了。而后红宝书出现,读红宝书——真心难读,看了之后各种困,好在前期工作有一定积累,读起来还算通畅,看过之后再来一遍并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之后买的小草,看要点,看了两遍,对应着上述1000题做法来了一遍。之后小草的要点一遍,做过的错题扫一遍。基本到了最后一个半月,各种模拟题蜂拥而至,半个月的模拟题磨炼,完了就是背时事、看大题。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首先,复习海洋科学导论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熟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如海洋调查与勘探、海洋观测与预报等。第三,关注当前海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研究,包括全球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效率。首先,系统地梳理各个知识点的脉络和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资料、学术论文等方式,获取准确和全面的知识。其次,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图表绘制等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例如解析题目、判断题、应用题等,以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需注重以下细节。首先,注重多方面的素材收集和文献阅读,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观点。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的掌握。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会查找和分析学术文献,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注:本文部分数据、文字和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http://www.qdart.com.cn/mk/19376.html

倾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