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政法(法大)人文学院中国哲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考点解密及复习宝典》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教案甄选版》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新大纲高级教程》
《中政法(法大)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西哲学史考研最经典题型与解题技艺归纳》
《中政法(法大)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西哲学史考研满分技巧精讲》
《中政法(法大)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西哲学史考研复习核心笔记》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7:30-21:55
芮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24-21:40
松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1:39-15:51
谭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8:45-16:32
纪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7:45-17:56
乐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20-18:17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指南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本人英语基础比较好,相对复习起来会比较轻松点,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需要的。考研英语没有听力,这一点我想对很多人都是福音,但取而代之的是考研英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占分值比重最高的阅读理解永远是最重点的部分,其他的部分例如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说穿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加了点各自题型的特点,加了点特殊的解题方式。所以说在复习英语的时候,我认为第一要对单词有熟练的把握,不仅是本义还有引申义以及偏僻的意思。其次是熟练掌握各种句式,这个我个人认为可以以往年真题为着手,毕竟往年英语真题的数量足以让我们进行复习。再次,就是要学习如何在限定时间内去完成,而这里面太多巧劲,我建议大家可以去买本黄皮书回来看,很有帮助。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由于我高中学文科,政治我开始的比较迟,正式开始复习是在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以后。大纲解析出来以后,还买了大纲配套1600题,题目实在太多并且题目太细,我就没有做了。随后买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开始搭配着看大纲:我的策略是先看核心考点了解一下一章的大概框架,再去看一遍大纲解析。这样搭配着了两遍后就只看核心考点了。11月底就开始做模拟题,主要弄了肖的最后四套卷和20天20题,特别是老肖的每个大题我都把它背了。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立场正确。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要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列宁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规律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实证主义等进行对比分析。
复习知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劳动、商品、资本、剩余价值、阶级、意识形态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和发展。
复习方法:
1. 系统学习教材:重点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
2. 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综合运用等方式,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 多维度拓展知识:阅读相关文献、学术论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应用。
4.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分模块进行复习,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攻克。
考研专业课二:中西哲学史
复习要点:
1. 中国古代哲学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代表人物。
2.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启蒙哲学、现代哲学等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3. 中西哲学史的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思想的异同、相互影响和交流。
复习知识:
1.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仁爱、天命、礼治、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内涵和演变。
2.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的理论体系和思想特点。
3. 中西哲学史的重要人物: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的思想贡献和影响。
复习方法:
1. 阅读原著和经典著作:重点阅读相关哲学著作,理解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
2. 梳理思想脉络: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提纲等方式,整理中西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思想观点。
3. 对比分析思想差异:通过对比中西哲学思想的异同,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哲学观点。
4. 解读哲学名言名句:重点理解和分析中西哲学史中的经典名言名句,把握其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