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解读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辅导班:北大法学院刑法学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辅导班:北大法学院刑法学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大法学院刑法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辅导班:北大法学院刑法学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历年真题精选与超精解析》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三十天突破必考知识》

《北京大学刑法学考研核心考点大冲关》

《北大法学院刑法学+法学综合卷考研核心密题突破计划》

《北大法学院刑法学+法学综合卷考研命题人拔高考点300条》

《北大法学院刑法学+法学综合卷考研真题真相大揭密》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1:40-13:19

范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44-13:43

苗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02-15:51

吕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8:00-15:44

蒙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55-20:07

强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30-19:17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学习首重基础!基础扎实阅读、翻译什么都是浮云!技巧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这一点一定不能本末倒置。我英语提升最快的阶段大概是7月到10月初,在这段时期我通过学习英语真题阅读精讲,在真题阅读中记单词,翻译句子,理解行文脉络。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要发散开来,进行联想记忆,同义联想、形近联想,反义联想,通过联想记忆法扩充单词量。然后逐句进行翻译,尤其是文章中的长难句,一次翻译不成多试几次,绝对不可以抱侥幸心理。如果能做到文章中的单词都认识,句子都能翻译,脉络能看清,那么英语还有什么难度呢?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有好多人说政治不难,考前背背就行了,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而且,我觉得政治可能是你花时间复习,反而你却进步很慢,得高分可能性很低的科目。常听别人说某人政治从来不复习却考了XX分,于是自己索性也不去看了,实际上这是及其错误的方法。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龙头,它的复习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大纲解析、去背它,而是要去理解,多关心实事,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相结合,也许这就是社会科学的特点吧。我从7月开始看,具体的计划就是做选择题之类的;至于大题目,我在考前

考研专业课一:刑法学

复习要点:

1. 刑法学基本原理:了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原则等,掌握刑法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理论。

2. 刑法学基本理论:重点关注犯罪行为、刑法责任、刑罚等基本理论,在考试中常会出现案例分析和理论解释题。

3. 刑法总论:深入学习犯罪与犯罪学说、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等内容,掌握各类犯罪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4. 特殊犯罪和犯罪形态:重点关注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特殊犯罪类型,掌握其构成要件和审判标准。

5. 刑法实务:熟悉刑事诉讼制度、证据法、刑罚执行等相关规定,注意与刑法理论的衔接。

复习方法:

1. 整理笔记:将课堂笔记和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提炼重点知识点和案例,方便复习时快速回忆。

2. 刷题与解题:刑法学重在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多做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和选择题,在解题过程中查漏补缺。

3. 参考资料:除了教材外,建议参考刑法学的经典教材和理论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

4.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实务联系起来,做到系统复习。

5. 多交流讨论: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互相促进。

考研专业课二:法学综合卷

复习要点:

1. 宪法学:重点关注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宪法的实施与解释机制。

2. 行政法学:学习行政法的基本原理、法律制度和形成过程,熟悉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裁量等内容。

3. 民商法学:包括民法和商法两部分,重点关注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保险法等重要内容。

4. 诉讼法学:学习诉讼制度、诉讼程序、证据法等法律规定,了解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5. 国际法学:了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国际法的主体和国际组织的作用,重点关注国际经济法和国际人权法。

复习方法:

1. 梳理脉络:先整理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明确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和重点知识点。

2. 理论与实务结合:解题时注意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练习题:多做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通过解题找出自身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强复习。

4. 阅读经典著作:阅读专业经典著作,拓宽专业视野,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思想。

5. 讨论与交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学科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本文部分数据、文字和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http://www.qdart.com.cn/mk/21859.html

倾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