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个人目标
考研总得有个自己的想法或者理由吧?是只为了提升就业学历?还是为了科研?目标不同,方向与选择也就不同。
比如想更深层次的学习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加深科研能力,那报考上述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虽然学校是双非,但学科实力在世界都排在前端,导师能力、学术资源自然毋庸置疑。
因此,这种“降级考研”还是相当可取的。
2、 看院校实力
双非不代表没有好专业,985/211也不是没有弱学科。
比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所以,在就业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选择好高校的弱学科,真的比不上差高校的优质学科。
3、看专业的就业前景
考研最终面临的还是就业,工作也好,研究所也罢,考研不就是为了能进比本科更好的地方嘛。因此单纯的看高校排名、专业排名也不够稳妥,还要参考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
4、考研成功率

提前规划自然没问题,但对自己的实力也要有准确的认知,别看了半天,各方面都想到了,但笔试都没过,有啥用?考研定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降级考研的核心原因,有实力考得上更好高校的更好专业,谁又愿意降级呢?